新地與三聯「年輕作家創作比賽」 資深創作人暢談創作出版
參加者踊躍發問取經


2009年4月24日


現今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網絡世界的資訊層出不窮,但傳統書籍畫冊仍然令人愛不釋手,愛書之人為數不少,想成為作家出書更是不少年青人夢寐以求的成就。繼 2007 年新鴻基地產(新地)「新地開心閱讀計劃」與香港三聯書店(三聯)攜手推出「年輕作家創作比賽」,扶助 7 位具潛質的年輕人出版及發行他們的第一本書,今年再接再厲,舉辦第二屆比賽,並已進入決賽階段,日前更舉辦創作分享會,邀得部份評判及上屆得獎者,暢談他們創作心得及分享經驗,是次講座坐無虛席,參加者更踴躍發問,氣氛熱烈。


資深創作人向出席者教路 上屆得獎者分享經驗


日前舉辦的一場分享會,由是屆比賽評審團成員主講,主題圍繞創作,各人分享他們對創作的看法,如何寫出一本兼具創意與令人印象深刻的書,及評審過程等分享。講者包括人山人海成員兼填詞人何秀萍、素葉出版社主編兼散文家許迪鏘、香港商業電台策劃總監黃永及三聯書店副總編輯李安,並且邀得上屆成功出書的作家出席,包括撰寫《記憶前書》的鄭政恆、《偷睇音樂人》的袁思慧、《如果沒有錯,這是吃蕃茄薯片》的袁蕙嫜分享其經驗之談。


是次講座不單吸引今屆決賽入圍者,更有不少曾參加比賽的捧場者出席,座無虛席,各出席者均希望從資深作家及上屆得獎者身上「偷師」,汲取出書寫作的要訣。


是次的創作比賽提供一個出版書籍的平台予具潛質的年輕人,李安於分享會表示:「很多年輕人熱愛創作,夢想出書,這次比賽最特別之處是有專人帶領指導你整個寫作出版過程,他們寶貴的意見及經驗之談是難能可貴,有很多參賽者於今次分享會前夕不斷查問,希望得到評審團成員的意見及教路,令他們在出書創作路上獲益。」


平衡創意與市場需求


幾位評判一致認為,要成功出書並非僅是出版,亦並非單憑創意,市場競爭及書本的吸引性亦為重要元素。黃永鼓勵年青人多創作,多思考,當中的思考並非單純考慮其文字或圖畫的創意,「做創作要有長遠目光,可謂長短兼備,意指出版一本書,除了寫作,要平衡創作與市場需求,相信十個人出書,十個人都希望可以暢銷,要思考為何別人要花錢買你的書?」市場價值及競爭力對創作出版同樣重要,他亦分享曾於書局觀察自己作品的購買群,多了解市場。


題材書名吸引讀者


具有豐富編輯經驗的許迪鏘認為一本成功的書或作者,吸引力強,即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,「好像是次比賽的入圍者,面試中如何突圍而出,首先創作的題材特別是重要,而書名亦吸引讀者的興趣。」他再補充,「創作並非只是憑空想像,即使是虛擬的創作,內容亦要實在,具體地表達所想所說。」這就能讓你的書豐富起來,變得更有內涵。


自知未知成創作動力


向來在創意方面總給人無限驚喜的何秀萍則贈送「自知、未知」予參加者,「自知是對自己有充分掌握,知道自己可做到什麼,未知則是對世界好奇,我就是憑著這四個字,增加動力,這好像總有一堆「火」推動你。」何秀萍強調表演欲很重要,並且要經常問自己,究竟有什麼值得將自己的作品公諸於世呢? 她鼓勵作者們經常發問,「如果沒有問題,如何有好的創作呢?」


幾位評審對創作均有其獨特見解,而是次分享會亦邀請上屆得獎者分享由寫作到真正出書的心路歷程,當中充滿挑戰及滿足感,現場出席者亦把握機會積極發問,希望從中汲取經驗之談,裝備自己,完成出書創作夢。


第二屆「年輕作家創作比賽」決賽即將結束,當中最優秀的 3 至 8 份將獲安排出版及發行,晉身作家之列,新書更於今年香港書展首度面世。

新地與三聯「年輕作家創作比賽」 資深創作人暢談創作出版
參加者踊躍發問取經


2009年4月24日






現今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網絡世界的資訊層出不窮,但傳統書籍畫冊仍然令人愛不釋手,愛書之人為數不少,想成為作家出書更是不少年青人夢寐以求的成就。繼 2007 年新鴻基地產(新地)「新地開心閱讀計劃」與香港三聯書店(三聯)攜手推出「年輕作家創作比賽」,扶助 7 位具潛質的年輕人出版及發行他們的第一本書,今年再接再厲,舉辦第二屆比賽,並已進入決賽階段,日前更舉辦創作分享會,邀得部份評判及上屆得獎者,暢談他們創作心得及分享經驗,是次講座坐無虛席,參加者更踴躍發問,氣氛熱烈。


資深創作人向出席者教路 上屆得獎者分享經驗


日前舉辦的一場分享會,由是屆比賽評審團成員主講,主題圍繞創作,各人分享他們對創作的看法,如何寫出一本兼具創意與令人印象深刻的書,及評審過程等分享。講者包括人山人海成員兼填詞人何秀萍、素葉出版社主編兼散文家許迪鏘、香港商業電台策劃總監黃永及三聯書店副總編輯李安,並且邀得上屆成功出書的作家出席,包括撰寫《記憶前書》的鄭政恆、《偷睇音樂人》的袁思慧、《如果沒有錯,這是吃蕃茄薯片》的袁蕙嫜分享其經驗之談。


是次講座不單吸引今屆決賽入圍者,更有不少曾參加比賽的捧場者出席,座無虛席,各出席者均希望從資深作家及上屆得獎者身上「偷師」,汲取出書寫作的要訣。


是次的創作比賽提供一個出版書籍的平台予具潛質的年輕人,李安於分享會表示:「很多年輕人熱愛創作,夢想出書,這次比賽最特別之處是有專人帶領指導你整個寫作出版過程,他們寶貴的意見及經驗之談是難能可貴,有很多參賽者於今次分享會前夕不斷查問,希望得到評審團成員的意見及教路,令他們在出書創作路上獲益。」


平衡創意與市場需求


幾位評判一致認為,要成功出書並非僅是出版,亦並非單憑創意,市場競爭及書本的吸引性亦為重要元素。黃永鼓勵年青人多創作,多思考,當中的思考並非單純考慮其文字或圖畫的創意,「做創作要有長遠目光,可謂長短兼備,意指出版一本書,除了寫作,要平衡創作與市場需求,相信十個人出書,十個人都希望可以暢銷,要思考為何別人要花錢買你的書?」市場價值及競爭力對創作出版同樣重要,他亦分享曾於書局觀察自己作品的購買群,多了解市場。


題材書名吸引讀者


具有豐富編輯經驗的許迪鏘認為一本成功的書或作者,吸引力強,即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,「好像是次比賽的入圍者,面試中如何突圍而出,首先創作的題材特別是重要,而書名亦吸引讀者的興趣。」他再補充,「創作並非只是憑空想像,即使是虛擬的創作,內容亦要實在,具體地表達所想所說。」這就能讓你的書豐富起來,變得更有內涵。


自知未知成創作動力


向來在創意方面總給人無限驚喜的何秀萍則贈送「自知、未知」予參加者,「自知是對自己有充分掌握,知道自己可做到什麼,未知則是對世界好奇,我就是憑著這四個字,增加動力,這好像總有一堆「火」推動你。」何秀萍強調表演欲很重要,並且要經常問自己,究竟有什麼值得將自己的作品公諸於世呢? 她鼓勵作者們經常發問,「如果沒有問題,如何有好的創作呢?」


幾位評審對創作均有其獨特見解,而是次分享會亦邀請上屆得獎者分享由寫作到真正出書的心路歷程,當中充滿挑戰及滿足感,現場出席者亦把握機會積極發問,希望從中汲取經驗之談,裝備自己,完成出書創作夢。


第二屆「年輕作家創作比賽」決賽即將結束,當中最優秀的 3 至 8 份將獲安排出版及發行,晉身作家之列,新書更於今年香港書展首度面世。